有閒者之居: 得獎遊戲:是獎還是標籤?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得獎遊戲:是獎還是標籤?


  敘說電玩遊戲很困難嗎?在寫遊戲心得寫作時,屢屢發現到其困難之處。我很佩服有些遊戲Youtuber可以對著遊戲畫面講述四十分鐘有關於遊戲的內容,換作是本人可能就沒有那麼多話好說。的確,電玩遊戲要有影片來輔佐來解說才能充分表達(除了那些明文規定不可以播放影片的遊戲),也考慮到我只寫文字的話,內容就會受限於表達——並不是說難以解釋,但是有圖片或影像,事情就可以輕鬆很多。

  所以有沒有什麼好方式?看向電影工業與奧斯卡獎,也許電玩界的獎項也可以簡單地幫到我要解釋該遊戲的忙......只要人們不去深入探討「獎項本身」就好。然後會看我的文章,或是不小心看到我的文章的人,也許就猜到我接下來想講什麼。

  不管是The Game Awards還是奧斯卡獎典禮,都是在吹捧彼此作品的好,且沒辦法做到任何批評,因為典禮的贊助方通常就是片商和片商的合作廠商,評審很難不抱持著「誰對我比較好」的偏見。我還以為天底下沒什麼比The Game Awards更誇張的事,但直到我想起它的前身(Spike舉辦的,口碑非常不好),以及最近我看到的Game Star可投票的內容[1],果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都是遊戲啊,有什麼問題嗎?」

  我最大的問題就是,自己深入理解遊戲這麼久,我知道遊戲的分類應該清楚一點沒錯,但看到The Game Awards 2015年[2],「最佳獨立製作遊戲」項目內竟然與小規模製作、卻由大企業發行販售的遊戲混在一起,況且今年獨立製作的遊戲是每一個遊戲,好的地方都不一樣。但,為什麼這麼做呢......

   (除了說規模小的開發人數之外,這類遊戲通常沒有大廠商支持,而是設計小組或個人在某些遊戲平台上推出,才是普遍認知的獨立製作遊戲;並不是遊戲價格低於哪個價格)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其他項目,好比說「最佳手機遊戲/手持遊樂器遊戲」,首先手持遊樂器和手機的操控介面根本不一樣,遊戲種類也不一樣,所以「最佳」怎麼發生的?The Game Awards沒有任何解釋,發生就發生了。更別說音樂那一項了。都不一樣。況且裡面有兩個遊戲:《潛龍諜影V》和《異塵餘生4》,是有版權授權的音樂在遊戲裡,得獎的《潛龍諜影V》是贏在原聲帶,還是因為版權音樂「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


  我找遍網路,都找不到得獎理由。沒有任何解釋,發生就發生了。


  我反覆思考,為什麼我不寫一篇自己的排行榜。不僅是因為怎麼排列都有異議,況且遊戲的種類完全不一樣時,又要怎麼放入排行榜?如果我喜歡所有自己列出來的遊戲之音樂,那又要怎麼排行?況且還有些遊戲是我根本沒有玩,但就在排行榜上,我又要怎麼解釋它?所以我很早就決定不這麼做。就算我老早就放棄說要「保持客觀」,因為在物理上根本就不可能達到,但還是決定不這麼做。

  但先別急著把The Game Awards貼上壞標籤,最佳製作團隊CD Projekt Red以及年度遊戲《巫師3:狂獵》得獎已是理所當然,我玩過該遊戲,很讓人意外地是,該製作團隊是第一次做開放世界,就可以讓遊戲做得很好。沒錯,該遊戲本人在玩的時候還是會因為解鎖每秒顯示幀數(frame per second)上限,導致遊戲無預警跳出,以及遊戲中總是會有幾個臭蟲造成遊戲不知該如何進行,但只要《巫師3》能夠給予我想要的內容,我沒有什麼好抱怨的。況且其他項目我也有同意的部分。有些事做對了,但也總是有進步空間。

  在此先做個小結:有個遊戲能夠得獎不是件壞事,如果你能夠持平地解釋為什麼,那樣最好。如果不能,就等著被批評吧。


遊戲網站:一群專業出賣自己之人

  商業本身也沒有什麼值得說嘴,僅有「信賴」可言,要怎麼創造信賴,手段可是五花八門。科學和商業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存在。為了行商,寧可利用「肯證偏誤」[3]來達成宣傳的效果,卻間接地傷害了科學的意義。

  所以接下來我要過濾觀眾,你還相信「優酪乳對身體很好」[4]的請你左轉出去,然後把這篇文章轉個十個朋友,看看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回到本題,從鑽石、割包皮、到IGN,都是利用宣傳凸顯其價值,也因為是商業行為(企業交錢給另一個企業,要求他們做出宣傳的成績),人們都不應該隨便相信商人為了宣傳所說出的話。這些用來包裝商品,被商人稱呼為現象或真相,多少都含有謊言的成分。宣稱可以減少性慾以防婚前性行為的割包皮手術,就是用道德良知來包裝的。

  先前我有稍微提到電玩專門的網站,但沒有細講:人們付錢請這些專業網站寫遊戲心得時,往往會造成某種程度上的限制,就好像廚師站在餐點的自信作旁邊時,在吃的人很難讓自己對廚師說出「我不喜歡」這句話(謹記:我沒有把奧客算進來)。尤其廚師手上還有刀的時候。

  但請注意,我不同意Polygon派出不適合的記者,去住五星級飯店、享用美食卻抱怨說他不喜歡《吉他英雄4》[5]。

  講到其他例子,IGN在幾年前對於某些遊戲的評分非常具有爭議,像是《決勝時刻》系列能夠得到9分,但是《God Hand》卻被評到3.5分[6],雖然分數本來就很自由心證的系統,而且也沒辦法證實在內文的評論裡(更好笑的是,該網站在經過一連串的批評過後還是給九分的遊戲也所在多有),最糟的是網路上的人們對於IGN已經有個普遍印象說:「還OK,但《決勝時刻》,所以10分滿分得9分」。最近還有Too much water咧......

  任何人都很難在寫過一整頁的好評,或是在當個憤怒電玩宅的時候給予適當的評價,憤怒電玩宅每集都是有劇本支撐,我想心得評論沒那麼複雜;不過遊戲並不像是普通的商品,可以用制式化的生產或標準程序來評級,所以遊戲的心得評論都不外乎要把所有優點和缺點寫出來。但是分數或獎項,看看該網站的民間評價再來判斷吧。

  你問我這狀況在最近有沒有改善,我會說,有越來越多的遊戲網站和獨立製作,以及個人部落格的經營等等,五花八門的遊戲評論可說是到處都是,但最後我還是會建議,別隨便相信任何人,先前有好幾個遊戲買錯就是因為某某某喜歡這遊戲的關係。

  本人知道自己有偏見,所以看倌可以相信我和我的部落格多一點。


感謝科技進步,但同時也希望不要搞砸

  如果你問我怎麼對外國人解釋象棋,而不給我任何工具輔助,我可能支支吾吾,說不出幾句話,電玩對我來說也更加複雜。我抱怨遊戲裡的某些細節上不對勁,並不代表我不喜歡該遊戲;我欣賞某些設計上的特點,但這不代表說整個遊戲會被我喜愛。我就是沒辦法避免講出自己的喜好。(都說是喜好了怎麼可能不偏頗?不然是要傲嬌膩?)

  那我怎麼做?基本上有自己遊戲的影片是最好,更棒的是我還有網路和免費的ShadowPlay可用,或退而求其次使用螢幕截圖也可以。


嘿,星星!

  我不再被電腦配備所困擾,但本人還是會困擾著該怎麼描敘遊戲,我無法形容本人在玩《髒彈》時的槍擊感與現實世界差異多大,但我可以說網路的延遲高低會讓槍擊感有天差地遠的體驗,ping越高,感覺自己沒射中玩家的壞印象越深。或是你問我《勇者鬥惡龍》無雙是無雙遊戲還是RPG,我會說它在劇情後期的關卡比較像無雙,但遊戲本身仍然有原本《勇者鬥惡龍》RPG要素;寶箱怪不僅強力還會放即死法術,重現了當時寶箱怪的危險。沒有玩過遊戲,就不會知道這些細節。

  個人覺得,遊戲不是用一或兩個獎,或文字敘述就能簡單傳達。遊戲需要透過互動才能完成,而遊戲的價值是在互動的過程中才會發出光芒。也因為本人感覺到某種必要性,所以我會再繼續寫這類的遊戲文章。


  註解

[1]Game Star可投票遊戲:
很偏...真的很偏......

[2]The Game Award 2015的入選遊戲:

[3]肯證偏誤:是個人選擇性回憶、蒐集有利細節,忽略不力或矛盾的資訊,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之片面詮釋。
像是綠茶對於身體的幫助,以及攝取益生菌是否對身體有益的實驗,實驗的結果,像是「喝三杯的綠茶對身體比較好」,及其實驗的動機為何,就有許多可質疑的方向。

[4]有關於益生菌的結果其實是「五花八門」,像是益生菌可以幫助改善腹瀉,但便秘就沒那麼有用,又因為每次實驗的對象人數不夠,或甚至是益生菌根本沒有明列......所以有在吃益生菌或優酪乳的人,祝你好運。
英文維基百科上有寫道EFSA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歐洲食物安全管理機構)駁回了宣稱益生菌效用達兩百六十項,因為研究不充分,因此沒有充分的定論。

或是看英文影片得到一些知識,這不難吧?

[5]警告:內含英文、遊戲很愚蠢的言論、還有不適合其工作的記者:

[6]警告:舊的英文文章、不夠深入探討的心得評論、還有不適合其工作的記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