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閒者之居: 有些事沒有「夠了」的那一刻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有些事沒有「夠了」的那一刻


  有沒有看到冬天一直下雨就覺得很糟糕,想要躲在家裡或以外的地方?你有沒有覺得我一直拍打《蝙蝠俠:阿卡漢騎士》的PC版弄不好這件事很煩躁?

  某個神祕的聲音提醒你「Game Over就該結束了」?才怪!電玩玩家通常被Game Over的畫面給制約,潛意識覺得「這只是一時的失敗」,即使口中抱怨著關卡很難、怪物很多,你發覺到遊戲似乎能夠靠著團隊合作,甚至是一個人能夠指出、突破困境之後就能取得勝利,其實這跟我們原始的天性並沒有兩樣。

  人類之所以活到現在就是因為競爭,尋求各種勝利手段而存活至今的物種之一,也的確某些物種存活的時間比人類還長,不僅是不擇手段,還處處尋求勝利,最為明顯的,大概就是「商人」的生存模式了。你我或身邊的人有遇過對吧?

  當自己有種想法覺得說「這不管用」,永遠記得要多想一句:「有沒有其他方法?」


  如果放棄,就沒得涅普涅普了

  按照慣例,我不能說太嚴肅的話題過久(一方面也是自己會分心),所以來講一個遊戲製作上的軼事。話說Idea Factory想做一個有關於遊戲主機擬人化的遊戲,起初製作的時候還擔心說「這可能會賣不好」、「如果他們不知道梗的話怎麼辦」,甚至也打算好了,如果這遊戲不賣,製作團隊得轉向其他類型的遊戲。遊戲獲得超乎它們預期的銷售量後,到現在已經有七作遊戲,一大堆的周邊,甚至還有動畫和漫畫外傳。

  在這裡只講一個假設:想像一下沒有涅普的世界,會是什麼情形?我當然不是在問Sega Neptune如果成真,我是問沒有涅普的世界,會有多無聊!

  ......呃,雖然有些語意不明,這些軼事可能也不全然是真的。但我真心希望,有些事可以不用那麼早放棄。在遊戲的設計開發環境裡,總是有幾個例子,可能因為環境的現實因素而取消開發,或看到某些遊戲失去了很重要的設計元素,最後是趕工上市的痕跡四處可見,或玩家們提早得知他們在做續作,都不是好徵兆。

玩《黑暗靈魂》158小時,雖然還沒全破(我手殘),卻還是很好運地遇到這支超級稀有怪:徬徨人性(敵)。

   禁止在虛擬平台發售則是另一回事(而且我也講過這有多白目了)。

  當然我也得再提到《洞窟物語》,五年的零碎時間用在一個目標上,完成後就跟他當初決定的一樣免費給任何人下載,說的出做得到,個人覺得很了不起。

  所以我得努力專注在涅......寫作上。

  只有已經決定不做的人,才會指責還沒行動的人

  小說裡為了彰顯主要角色的勇者行為,某些路人獲村民時常當個嘴砲草包,甚至會與角色起爭執,引出角色的性格與對特定議題的反應和想法是什麼。在電玩中,這樣的NPC還有更多作用:你會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解任,或是發現到當地人某種方面告訴你會發生某個可能發生的事件。

  回到情感面的思考,有人會覺得,啊這樣沒用啦,你辦不到的啦,兩黨都一樣爛啦......有機會在cRPG遊戲裡遇到這樣機車的非玩家控制角色(又稱NPC),某些人肯定會拿起武器或直接殺掉(如果符合我的角色的話),然後再繼續遊戲。以我最近玩到的《巫師3》來說,主角傑洛特已經不在意別人怎麼評論巫師或他自己,他只要做自己和顧好身邊的人,很多時候他決定插手,只要能夠拿到費用或是約定的物品,以世界觀來說,非常契合他的角色。

  無論是《巫師》的世界觀,還是現實世界,你都會看到、遇到某幾個人沒有做任何付出,不管事前或事後,潛意識以為出了一張嘴,就比做白工還要努力、還要值得讚賞;或是以為自己日理萬機,別人不夠聰明怎麼能理解......NPC嘛,本人在現實裡就算多在意,也只是人生中的一個場景罷了。

  如果別人做了評論,別急著同意或反對它。

  遊戲的模因(Meme)在你我之中

  看到Game Over畫面你會怎麼想?
我手殘、我手殘......(重要的事情要說三次)

  可能是我生在Famicom(又稱紅白機)的年代,自己手滑失誤造成的Game Over,時間允許,我會按下俗稱接關的Continue,然後從遊戲設定的地方繼續玩。

  不管我喜不喜歡這遊戲,我總是有藉口玩下去,不像某些號稱死掉就刪掉線上資料,卻沒做到的遊戲,人若死掉了,那個人就沒有後續了,繼承下去的可能會有他生前的事蹟,但不是生命本身。遊戲不一樣,你可以失敗再失敗,最後你可能意外地找到解決方法,或是親朋好友、網路鄉民知道該怎麼做。

  現在的遊戲有更多的容忍程度,回頭講到《巫師3》,我在某個地方任務失敗,因為NPC雖然叫我保護他的至親,對方還是被食屍鬼打死了,但即使如此,我並不會因為一個任務失敗,就被困在那充滿食屍鬼的戰場上,我也不需要被強迫按下New Game或其他選項。遊戲甚至可以引用《巫師2》的存檔,讓傑洛特脖子上仍保有特殊刺青,而它也是任務沒有去解的「象徵」,對某些玩家來說是能夠保存的「特色」。

  我不僅玩遊戲或寫遊戲文章,有時我也會把電玩的想法帶進現實中,像是設定一個目標,讓我在時間內努力,看能不能夠做到自己訂的目標,只要能夠完成幾個目標,就會獲得獎勵。也因此有段時間我還蠻胖的。

  結論:別人講的話,你大可不必全部買單

  有沒有人覺得臥軌的抗議工人擋住軌道和交通,讓你覺得他們正在阻止你的小確幸?喔,還有太陽花行動,為什麼有人會覺得抗議21天就夠了?「你看,抵制頂新沒有成功」?

  以上言論都是在宣傳失敗主義,到處說、讓人們相信這樣沒有用,才會讓特定的對象得逞。我總是想說「這有沒有可能是特定心理因素造成」,每一次都發現到這是種複雜的心理狀況呈現出的現象。簡略來看,應該是「被洞悉錯覺」、「社會性怠懈」以及「第三人效應」的多重效應導致。

  引用一下Youtuber Unit Lost的Sty所言,如果你想要《鬥陣特攻》的Beta帳號,申請封測然後等他從天上掉下來,是不切實際的。你得讓暴雪知道你會幫他們貼上影片,做足宣傳。

  就以抵制頂新來說,少數人以為只有自己頂新沒有用(社會性怠懈),也許頂新早就看穿這沒有用(被洞悉錯覺),況且自己沒有辦法確認別人的想法是什麼,所以一定要說出來(第三人效應)。網路又拉遠了人們的距離,惶恐與不安便顯現的更加強烈,「救命啊,同溫層的人只有幾千位不夠」,那樣是對的嗎?

  如果你不想讓夢想只是夢想,DO I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