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自己等待通知不錄取的信,很少會寄過來,但這並不能簡單地證明說台灣的企業或公司怕批評,怕批評這件事似乎不用印證,便是事實?本人花了時間在思考,這段期間於求職中做錯什麼。事實證明檢討別人總是比較容易。所以我正在這麼做。
為何我要寫這些?看希臘再看台灣,或許會有答案。
注意事項一,找工作嗎?別妄想了。
不是說你肯定找不到工作,而是你不能靠著幻想找工作。並不是因為工作性質適合與否,是人。人的互動將決定你的感覺,感覺不對,如坐針氈。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228事件後,中國國民黨挾軍隊勢力,進行清鄉,其中一次是在嘉義火車站開槍射殺許多人,其中有位藝術家陳澄波,屍體就被棄在馬路旁[2],當時剩下來的活者無人敢鼓起勇氣聞問,只敢講今天天氣真好咳咳。受日本教育後的台灣人當時以為自己可以從中華民族找到依靠,結果蔣家一來,課本裡的內容也「微調」成第一課就講槍弊,軍人嘛,不講槍弊就渾身不舒服。由歷史可見,辦公室工作環境,不僅是處於內外夾攻的狀況,連作家本人也都感到相當緊張[3]。
因為人的關係,工作可以變的很美妙,但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想要什麼,所以你得到的通常不是好結果,當然總是有人可以反駁本人,可是企業裡的階級概念要嘛不是當個奴才接受它,不然就是做的更糟,或是離開它。想像一下,一家企業徵求的是清潔員,然後在面試時酸應徵者說為什麼沒有穿西裝打領帶,是多麼喜劇地發展?我希望這是沒有真實發生過的喜劇。
注意事項二,沒有門牌是種常識
父親手賤,即使他花了十幾分鐘摳掉門牌,直至今日他還是沒有意願裝上門牌。在他常識中,門牌長的很醜,又沒有辨識功能,所以他換上了藍底白字、表面消光的貼紙,貼在原本黏著門牌的郵箱口底下。一個多小時過後,戶政人員登門拜訪,第一句就問門牌咧?
我坦承,貼紙也沒有美觀到哪裡去,更何況是晚上看不清楚的藍底白字、表面消光的貼紙,辨識度遠比白色底綠色邊、字體又大又清晰,跟其他住戶相比一點都不突兀。但就是違反父親他個人的常識。有些常識並不是普遍的常識,是該企業或公司的常識。舉個例子,欠稅不繳等特赦,在那之前已經逃到中國,還廣設化工廠毒害鄰國的陳由豪先生,不知他回來的那天會不會罵年輕人不知長進否?[4]
請小心,如果你以為企業家的常識就是真正的常識、而且適用於任何人,喔不不不,你會在第一天,或一個多小時後就被登門拜訪,所以千萬別僥倖。
最後本人必須說明,那貼紙因為幾個颱風過去,早已不見蹤影,而貼紙存在的時候跟他討債的人還是有登門拜訪,而他也不好意思地把錢還給對方,然後訓了我一番,說「為什麼不把貼紙黏在對門口」,怪我囉?
另一種常識可能不犯法但是非常惹人厭,好比說把廁所衛生紙用完之後沒有人去補充,直到自己後邊城門快要被攻陷時你剛好走進去,然後自己也沒帶衛生紙,恭喜發財。還有碎碎念和不錄取通知。
注意事項三,你沒有那麼吸引人
遊戲產業有幾件事很顯現得出人性,一種是盡可能地在預告片中魅惑玩家說這就是超棒的遊戲,成品玩起來不怎麼有趣;一種是野心太大,把遊戲世界做的很大卻沒有任何生活感,像是走在死城之中,同樣玩起來不怎麼有趣。有人說那是「《絕命異次元》症狀」,或有人稱「《蝙蝠俠:阿卡漢系列》症候群」,我只會說,這些遊戲在系列化時因為極盡本能想討好玩家,反造成玩家的數量逐漸減少。或說,你沒有那麼吸引人,就跟其他人——包括目前任職,過不久可能就被辭職的員工一樣,你一點都不亮眼。
(圖一)此圖為反例,圖中想表達的意思是在某項表現中其他人輕輕鬆鬆贏過本人應徵者,同時因為我不知道該數值代表什麼意思,代表著該項數值一點參考價值都沒有。
你知道TOEIC 900分其實沒什麼了不起,那位看起來還在職的工程師有著十張證照,MBA?我們老闆也有啊!新進律師?可以幫老闆打官司打到無罪嗎?不會又要花到200萬美元吧?[5]
有沒有一種說法是人們的腦袋進入某種狀況下就很容易批判?其實任何元素都會刺激到潛意識,就好像你看到當整個徵才市場都只敢要求低薪,有公司或企業敢開高嗎?或是看到工作經驗不拘的工作徵才,人力主管這時敢隨便找一位經驗不拘的人才,即使那可能是或不是適合的人選嗎?
世界上總是有種人,走進了百貨公司,兩手空空地走出來;或是只拿了件東西,走出門口時看著自己手上的東西,才發現到自己買錯了。並不是因為百貨裡或人力銀行不吸引人,人們只是不敢承認一件事:就算主動寄履歷表的人有附照片,你還是覺得這件事遠比跟陌生人通電話還要來的疏遠,而且人力主管厄切地不想接受這事實:組織需要改革,或是有人將代替你的工作,或是人才被認定為不適合,要負責的竟然是人力主管。
但是換老闆就沒有感覺了,就跟味全被頂新買走之後,不知道為什麼牛奶製品被人批評成這樣。人們不願意承認自己身處五里霧之中,更不敢聽到求職者說「我不知道」。人在潛意識裡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才能活的安心。
注意事項四,「如果企業願意培養人才」這句話要先講?
人有種很有趣,同時令人憎恨,但又很常見的行為叫做說謊。某家大型百貨在拒絕我找他們的工作後,他們很快地把自己的工作需求改成了一年以上工作經驗,也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受到檢舉後才這樣改,但經過本人看《不要生氣》這本書之後,本人悟道:他們需要頂尖的專家來做工作。
家樂福需要建築學專家、藝術家和防洗錢專家。
聽我解釋,他們需要人會擺齊產品,需要人製作POP字體的海報,他們也需要有人不可以把櫃台的錢放到自己的口袋。我靜候佳音,但可惜我不夠吸引人,即使我不會把錢放在自己口袋,但對該企業來說就是不夠好。一個職位,寧可缺,不可有猴子。縱使企業只出的起香蕉。
不然,誰來滿足每年都要有成長的老闆或企業呢?好人才真難找啊!
人力銀行讓企業擁有更多藉口排除「好」人才
酸完了前面這麼長一段,總該進入正題了。談本人,我講話的邏輯會放「不知道」或「我不確定」這些詞語進去,而且我肯定能夠勝任每次與業者的對話都會有這樣的詞句,不管是談生意、面試或交女朋友,或甚至是交朋友也會這麼做,就因為我是人,整個企業、社會構成的要素就是人。人不可能什麼都知道,也會抱持疑問。有次我講出完全制式回答,面試的主管仍然抱持懷疑態度,我耐著性子持續給予制式回答,結果還是不採用。這並不是因為什麼壓力測試沒過,與其問主管有沒有同理心,先問問主管的家庭能不能接受20K的收入吧。
本人的心靈裡有種幼稚的成份,電玩遊戲的過程往往令玩家接受失誤發生的狀況,同時人生中不是「難免會有失誤」,而是「一直都會出錯」,沒錯,前兩頁的草稿內容既是本人「可用性捷思」酸出來的狀況,但是人力銀行能不能讓人力主管得到、或是失去顧用人才的焦點?這問題我留給人力主管去思考。 台灣企業太害怕人們講真話,導致我必須要講出幾件看起來像常識,事實上是非常重要的事。好比說:尊重每一個人。順帶一提,有人甚至形容今日的企業求才是「尋找獨角獸」,需要我解釋給你聽嗎?
人力銀行把使用者的個資當成商品販賣,間接地打壓成人力薪資齊頭式的維穩(瑞凡,你知道每家企業營收都不一樣嗎?),但是問到責任時,你不會看見哪一方出來主動承認自己就是罪魁禍首,只有場外人士在寫著文章時,人們才發現到,喔幹,你他媽的人力銀行根本沒有做什麼事還賺這麼多錢?
主動應徵要項一:先要車馬費,沒有就免談
台灣的公司或企業邀請面試都沒有給車馬費,有人說這是常識。
錯,給車馬費才是常識。台灣的公司或企業因為普遍沒有給車馬費的習慣,導致人們誤以為「不給車馬費」才是常識(可用性捷思),人力銀行在寫求職要點文根本不敢碰這件事(旁觀者效應),也沒有人因為求職不順多拿了車馬費賴以維生,或是沒拿了車馬費導致餓死街頭,整個社會弄的求職者好像沒呼吸,能找到工作也沒關係?
車馬費的用意,就是為了對付有意讓人跑一趟卻無意雇用人的公司或企業。自人力銀行存在,台灣陷入「人力充斥著這個世界」迷思之中,企業開始惡意中傷年輕人在職場上的狀況,中生代在企業之中逐漸消失,不僅薪資,連人力也處在M型化的極端,看似對誰都沒有好處,得到利益的卻是即將退休的資深高階主管,或是老闆。這通常不是件好事,資深主管在等著安全下莊所以不敢諫言,出事時就把過錯推給下屬或別人。
資深高階主管和老闆這兩者對於年輕人的印象肯定不好,即便沒打算相信新聞,但聽見主管們抱怨著某位新進人員多不長進,也不禁說起年輕人的壞話,弄到最後媒體、人力銀行、老闆不承認誰先講這種話,但也沒人闢謠,結果就是這些老人在尋求真相時備受「肯證偏誤」或「觀察者期望效應」影響,無法抵抗。 這不代表著人們可以無視於世界的常識,先給車馬費才是想要負責任的企業求才態度。
主動應徵要項二:你主動應徵,對方也必須主動、明確告訴你將面臨「什麼」
不管人力銀行的頁面上是否有明寫,企業方必須在電話裡告知地點、時間、穿著限制、攜帶什麼、以及其他注意事項。而不是問對了問題才有答案。
問問題是件常識沒錯,錯就錯在要問對問題的困難度,程度分別從最基本的白目,到可以決定企業未來五年或十年營收,但是台灣社會因為中國文化的浸染,造成人們不敢問問題,教育失敗的陰影就這樣附身於企業之中。但問問題者又有誰能快速切入問題核心?真是門大學問,但這跟登門拜訪都不需要耗費這麼多思考力去思考面試的基本須知,如果就連基本須知都要用問的才會得到的話,那不告訴你沒有保勞健保也是合法的囉?另一次在電訪過程中與企業對話時,對方說「網路上不是都有相關資訊嗎」,同時相關資訊網頁上設定為不顯示的時候......不好意思,我沒辦法......
如果你接到邀請面試的電話,對方在講到任何內容——好比說薪資待遇或是座談會地點,開始出現斷斷續續的聲音,就完全不要接受任何邀約,只要企業方一天不修正這種錯誤,就得面對人才的拒絕。別人不說,在學校本人就被分組時被所有人拒絕掉,就因為他們覺得本人說的話沒有連貫性。
以及不錄取通知,拜托,告訴求職者你不錄取他。就連我外公那塊地沒有接自來水管都會收到自來水公司寄帳單給他,就連Kickstarter也會很努力說服我,跟我說製作團隊正在努力地讓遊戲變的好玩,你他媽的勤奮一點好嗎?
要項三,履歷表上不用填的東西可多了
就像是企業不願意告訴員工整體營收與支出的數字,身為求職者的人們可以不提供一些資訊給企業,像是照片。之前有聽過個故事,一位苦主在寄附照片的履歷表給某家公司,公司沒有錄取該應徵者,幾段時間後苦主因為經濟上的問題,需要小額代款舒困,卻因信用問題被銀行拒絕,追查之下才發現,身份被以前應徵過的某家公司冒用並借貸巨額款項,被害人提起訴訟,該公司被判決要給當事人一筆賠償外,銀行貸款造成的信用損失也一筆勾消。
整件事看似圓滿落幕,但該故事的發生地是美國,台灣也出現過相同的狀況,即使法官判決賠償價格天差地遠(畢竟美元和台幣相比終究有落差),但就是會有人盜用照片,申辦假身份證和貸款。即使企業保證不會挪作他用,你也很難保證這些資料不會意外地「被e化」,同時又受到「駭走個資」的影響。再說,容易影響判斷的要素便是長相,有些人會相信西裝筆挺的人推銷居住權,或說是房屋,不見得相信其貌不揚的人在網路上寫求職要點文有何可信度,更別說長相五官不幸遭逢祝融的人求職何其困難。「我聽你說的話就知道你什麼都做不好」,本人在求職時真的聽過類似的話,這叫後見之明偏誤,承認吧,人會被潛意識影響,難有例外。
不用填的另一個項目就是興趣,興趣是支持自己做工作的生活動力,不管工作內容好或不好,興趣對心理狀態有著顯著的維護,同時也因為人們對於興趣的喜好不同,甚至對於某些興趣會有不同的意見(例:「你會跑為什麼不會飛」),故不填寫為佳。有次接到電話,先感謝本人寄履歷表主動應徵,但很快就開始質疑說為什麼我自傳裡寫的興趣是電玩,對方顯然地對電玩有許多誤解。本人也因為對方對於電玩的質疑犯了肯證偏誤,便決定將對方的公司定為永久拒絕往來戶。同時國內也有些企業裡的主管不喜歡因為興趣而請假,有時還會出現「要小心業績」的口語警告,我說,這是妨礙自由吧?
最後一項就是貸款或借款,有些人生逢不幸,幫自己的父母背債,這會不會影響到一個人面試時評價?會,只要人力主管主動詢問或履歷表填寫有這些資訊,人會產生一種心理反應,遠離或忽略傷患,避免自己和傷患一起被獅子吃掉,也因人類進化史有遺骸的約百萬年,狩獵社會沒有離我們太遠,人們就是會去推崇有狩獵經驗或家裡有虎皮的人,即使人辯白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也是在強化自己做出選擇的正當性而已,連謊言都不算。
還有很多事情可以不用填,端看個人智慧怎麼判斷。
要項四,人才不是齒輪,是個可以成長與進步的生命體
我聽過很恐怖的一種講法,有位資深主管為了在台上講敘企業因為某項專利所以賺了很多錢,但是他感謝的是上帝和老闆,而不是辛苦研究出可能性的老師和研究生,完全踩到我重視《魔獸世界》隊友狀況的地雷——我無法接受。對方開放提問時,現場學生們開始質問這位資深主管,從新進人員薪資到營收狀況,輪到本人也沒有放過這個機會,但本人說了些不夠穩重的話:
「你們這家公司很有可能會在三到五年內收攤走人,就算公司擁有的專利足以讓你們每次都賺到百萬美元,你們的企業有可能只會用現值的三到五倍賣給中國人,就因為你覺得新人只值22K。」
以內容來看,本人的邏輯短絡不夠清晰,也未必有什麼遠見或後見之明,本人卻非常在意該公司沒有關注到的問題,就是人才不是資本是創造資產的資產,同時讓我感覺到他們沒有遠見之明,對方還批評了電玩遊戲如何使人沉迷、變笨,我只能搖頭嘆氣。
人們尋求超級發電機的美夢還是歸於美夢就好,就算尋找獨角獸的迷思不像黑死病或危險的流感這般危險,但它就像癌症逐漸地吃掉中產階級,M型化的結果,基層員工全都是年輕的人力(缺少學習的對象),企業對社會的價值也變得相對低廉,甚至充滿隱性危險。以前本人對於某投資企業為何不進台灣深感不解,如今看著自己寫的文章以管窺天,多少看的見徵象。
結語:如果企業不知長進,別以為自己進去能夠改變一切
醜話講在後頭,請看影片:https://youtu.be/MWSLClWYQyQ
Ptt上有人去應徵工作,5家有4家時薪不符合勞基法,有3家沒有納勞保。這些顯著違法的案例對於勞工局來說肯定稽查,有不法當然就罰——近年來人們都知道罰款對於企業不痛不癢,也沒有教化的能力,所以大家似乎就束手無策了?雖然是有種簡單的方式,那就是讓基層消失,但執行起來有困難度:剛畢業的新鮮人需要錢來還學貸。
https://www.ptt.cc/bbs/Tainan/M.1436026877.A.E53.html
And because I give a fuck, so fuck you Konami.
如果你對我的言論懷疑多過肯定,恭喜你,你是個正常的思考者,值得多加鼓勵,但如果你覺得我說的話不夠公正,那就交給一位文學老前輩胡適先生來幫我說說,如果中華民國早就不存在,那麼我們在這浮萍上如何不墮落?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7/13/a1210011.html
人們也別忘了自己在電玩遊戲中闖關的成就,雖然你不能輕易改變現況,但你可以給予壓力,以民意加諸壓力於團體中,這些團體該聽的不是權威講出來的名言作為令箭(或稱游敘弗倫困境),而是消費者、基層、人民的根本心聲。
Ptt上也有奇文共賞,說到某些電子大企業中,工程師如何遇到不公平的對待,我沒有太多想法,我不買htc但是會用到台積電的產品,所以還是多少會抱怨。可是我不想抱怨,抱怨顯得我像怨人怨己,不像本人所想要的人生。 如果你有幸能將本文章看到這裡,謝謝你花了這麼多時間,看本人不理會企業存在的壓力寫出的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是自爽沒錯,也別忘記,被人稱呼偉大的科學家其實都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遊戲企業想要討好玩家卻搞的灰頭土臉,並不是因為企業或政府廣播不力,是抱持著疑問並想盡辦法解決它,才是人最美麗的風景。
就跟我提到的一樣,問題可以從白目,到麥肯錫顧問公司這種左右企業生命的程度,不能問的問題會導致企業組織腐壞。
本人雖然沒寫太多遊戲的文章,或許評論遊戲的還不夠洞見或完整,僅以消費者的角度,表達自己的本意,就已令自己深感欣慰,若遊戲產業有修正奇怪的舉止,那只不過是附加價值罷了。
解說
[1] Senpai notice me:
Yandere Simulator 的迷言。
[2] 陳澄波:請參考他的生平和維基百科。
或,看民視新聞介紹他:https://youtu.be/Q09kyiTSDFg?list=PL3109B958894CA19E
順帶一提,當時他也組織當地士紳,準備歡迎中國國民黨政權光復台灣,同時也是嘉義市議員,同時也是被他原本所歡迎的政黨軍隊受軟禁、遊街示眾、公開處刑的白色恐怖受害者。
[3] 陳澄波本人也相當緊張:
https://youtu.be/TeYJ5PQj-Ss
我只好貼別人的文章來講這件事了: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36366738.A.C24.html
[4] 陳由豪: 一個欠稅之後逃跑到中國,然後還變成誠實繳稅大戶,呵呵。
請參考該人的豐功偉業,我不多說了。
[5] 200萬美元的官司: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IG_bonus_payments_controversy
我只找得到這件事,整件事的確是議論沒錯,不過AIG的確是2008年其中一家造成金融海嘯的企業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