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閒者之居: 信任:所以你說要大家相信你......

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信任:所以你說要大家相信你......


  遊戲與商業行為非常貼近,商人與消費者之間要說服人們用錢來交易物品,就只能講求信用。講求到信用,古代的商人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盡可能說服消費者來購買他的產品,消費者游疑不定並不是商人所能控制,但只要讓消費者「選擇」站在哪一邊,事情就會變的非常簡單——「非黑即白」。短時間來看,消費者悍衛的都是合情合理、充滿意義的選擇,但誰會知道什麼選擇會造成長遠的影響呢?

  老實說吧,人類腦袋很不擅長去邏輯思考任何「長遠」的事。



「旅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你是怎麼不工作活到現在的啊......?

  我就說個故事吧,我們的祖先為了如何狩獵而吵了起來,最後竟然演變成分裂聚落的大爭吵,兩方都有擁護者,即使數量上沒有平衡,雙方在吵架時無不壯大自己的聲勢,來展現他們才是最棒、最好的。但是兩派人馬所爭執的問題,卻是建立在從來都不是獵物的事情上:獅子

  到底該不該滅絕這些貪得無厭的掠食者?故事中那位偉大的先祖選擇獵殺獅子,選擇與他同立場的大多數人,目睹夜晚襲擊孤單婦女的動物,也有些人則是選擇了相信要獵殺獅子,才能保全聚落的平安。

   (請注意,我說的是很久以前的狩獵時代。現在獵殺獅子是違法的。)

  先讓我回頭講到商人的信用,個人的觀點是,消費者向商人購買產品,從商品上學習到它的好處,消費者才會產生對商人與該商品的信任。但我觀察到的,卻是商人在販賣信任、旅行、小確幸,還有其他不那麼一蹴可幾的感覺,追根究底只是為了賣咖啡而已!

  我的確很不喜歡黑咖啡(個人也覺得人們喝黑咖啡不可能不會皺起臉龐),但回到現實來看,這些商品標籤都是商人貼上去的。而人們之所以為此辯護並不止是愚忠,在遠古時代來看,不團結會造成同處競爭地位的掠食者(在這裡指的是獅子逮到機會,藉此削弱花豹、猴群甚至是人類的族群。以現在來說,人們之所以會選擇喝便利商店的咖啡,是種行為,或甚至是習慣;至於為品牌辯護,那就是品牌忠誠的迷思造成的結果;同時你也會有錯覺說「很多人都這麼做啊」。

  這跟遊戲也有關係,《Final Fantasy VII》的重製版被許多人看好我知道,但同時章節式推出也被許多人看衰我也知道,來來回回之間,馬上就有人為此吵了起來。先別對我生氣,我不反對重製遊戲,但我不記得以前自己在玩《Final Fantasy VII》的時候還要等遊戲公司把其他章節內容寄到家裡面,就算到了今日,也還是有人使用每日流量限制的ISP,章節式的釋出決策讓我覺得,也許《Final Fantasy VII》章節式的推出,並不是個好主意。


經過第一次總統政件辯論會後,有人製作了這張圖。要知道消費者或一般人民會這麼做,姑且算是委婉的了。

  當商人或政治人物跟消費者說「我們要挽回信譽」、「要與民眾達成共識」,身為民眾或消費者,最好回想一下他們什麼時候問過你的意見。又或者你可以正當化你的選擇,繼續感覺良好到最後一刻。讓我回到祖先與獅子的故事上......


由商人主動設下的心理陷阱

  異議份子從聚落趕出去之後,獵人在幾天內就殺到了好幾十頭獅子,也回報說獅群開始走向其他地方,又過了幾天,獵人再也找不到獅子的蹤跡,聚落似乎勝利了!

  第一年,盛況遠比預期的好,獵人們計算起獵物數量,獲得比以往還要更多的肉類,但獵人們心頭上有個掛礙:生病的草食動物變多了。這件事從來沒在豐收季上提起。

  第二年,鬣狗在夜晚襲擊聚落,安身立命的地方如今變成了死亡墳場,人們開始往外逃,所剩無幾的獵人能夠獵捕到的,卻是以前獅子在吃的,而且是帶有疾病、長不大的蹬羚。

  寫到這裡,你可能吐嘈了好幾次,「啊是不會畜牧膩?」、「不會離開聚落自己去打獵嗎?」說的倒簡單,也許打獵可以成功,但絕對不可能靠幾位獵人就能養活整個聚落。又尤其是畜牧,不是說圈養就能成功。

  這跟商人有沒有關係?上一篇「得獎遊戲:是獎還是標籤?」裡有講到,商人用各種手段賣出自己的商品,往往無法去透視出,做出某個決定後會造成什麼後果。暴雪的遊戲設計團隊之所以想出要塞功能,理想上那是個好點子。但事實證明玩家不僅不喜歡,也因為遊戲內容不夠豐富,要塞的功能又「意外」地隔離玩家,還有你不會想在一般電玩裡看見的Facebook遊戲,這些都導致玩家快速地流失。有人說團隊合作是思想囚牢,我會說團體迷思造成員工降低了反對的聲音,造成設計上的大失誤。

  《Final Fantasy VII》也是,重製版的風險看起來很低,玩家看起來討論熱絡,似乎很買單,但就像選擇要獵殺獅子的祖先一樣,沒有人能夠馬上得知最後會發生什麼事,只有到遊戲上市後,給予一段時間,遊戲才能獲得較公正的評價,而遊戲設計上的決定已經做出,決定不理其他聲音的玩家會繼續強化自己的品牌忠誠,直到它滿足消費者這一次的慾望,或重度失敗到不得不承認這兩種結果而已——沒有人希望後者發生。

  再說到另一件發生在國內,事實上那根本不太像算是電玩遊戲,那就是東森購物的抽獎網頁詐欺事件[1],一般而言我不會對賭博性的活動理會太多,我知道自己的運氣不可能那麼好,消費者對於商人到了極度不信任的最後一刻,才會打開程式碼一探究竟。但這件事也令我非常生氣的是,有人看到網頁程式碼根本無法抽獎活動載明的大獎,這不是詐欺什麼叫詐欺?


有趣的是,東森購物定調此事件為「誤殖」......如果公佈得獎者得到iPhone 6的1元折抵卷,也是「誤殖」嗎?

  我換句話來說,商人你要別人信任你,你向民眾尋求信任你的商品、你的服務,你賣的是誠信,但顧客到手上的卻是别的東西,或是看到你做的事情有違你的承諾,要讓人攤開你的商品和行為,看你幹了什麼事,知恥乎?

  但得寸進尺的行為,還不只於商人。


政治宣傳遊戲:你還沒管到政治,政治先來管你的最壞示範

  ※以下內容含敏感議題。

  政治宣傳電玩遊戲(propaganda video games,以下簡稱宣傳遊戲),我該怎麼啟齒?老實說過去十年中(華民)國政府的失敗公務員光環,讓政治宣傳性遊戲弄的非常無害(遊戲太簡陋,題材多導向幼教),政治宣傳性遊戲被普遍遊戲玩家輕忽,也被平時不玩遊戲的人棄嫌,聽起來像是最小傷害,不過這些遊戲的開發浪費了全民納稅錢,也沒有、不會達到政策宣導的成效。

  宣傳遊戲的問題,就在於這類遊戲中帶有一種特殊的訊息,試圖想要告訴你某個特定立場的看法,並藉以遊戲系統機制強化特定思維。宣傳遊戲觸及的議題,不是充滿敏感內容,就是充滿了爭議。先前在文章裡提到被我說它「不是遊戲」的Kill the F*ggot,不僅遊戲粗糙到不可置信的程度,遊戲製作人對LBGT的不尊重,更不知道什麼叫做諷刺(製作者推諉其詞說,該遊戲是諷刺人們對於LBGT太過敏感)。同樣的話再說一次,這樣的垃圾我根本不想給它任何網路流量。

  宣傳遊戲最有名的莫過於《America's Army》系列,遊戲製作團隊的背後就是美國國防部支持這系列遊戲,無疑就是為了徵求有志之士參加美國陸軍。雖然遊戲本身看似無害,但你真的能確定它無害嗎?它背後的動機又是為了什麼?當遊戲中的美軍要跟其他國家的士兵對抗,難道就能代表現實中的美國是正義,而其他的國家是邪惡嗎?

  那麼《抗戰在線》呢?遊戲的題材就是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軍侵略中國為背景,也不知是否因為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軍贊助,玩家不能扮演日本軍,想當然爾正義就是中共軍隊,日本軍就是反派。麻煩也就因此產生:如果遊戲內容有不公正、不符合史實或技術性撒謊的地方呢?要怎麼從日本來看這場戰役?問題就在於該遊戲從軍隊獲得贊助時,遊戲設計過程不得不帶有偏見(以免整個團隊「被」失蹤),而歷史偏見從來都不適合放在遊戲當中。

  《抗戰在線》其遊戲題材放到現今社會的任何國家,就是一整個不恰當。《America's Army》放在中東地區的國家也不恰當。主要射擊目標是以色列士兵,扮演巴基斯坦人的《Under Siege》也不恰當。

  人們不應該去給予宣傳遊戲任何關注,因為它們不僅在某種程度上允許粗濫製造,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立場,才會出資或製作這些遊戲。回頭來看,粗濫製造的遊戲,或許是某種層次來說最好的結果,但是我不想玩它,一點也不想。

  但說到最邪惡的,我的天啊,我從來沒看過政府想積極推動「芝麻信用」,偏偏極權政府想這麼做,而這也是本人為什麼寫這篇的動機。

  但在那之前,我先說兩件關於宣傳遊戲的案例,一個是本人在《魔獸世界》推出了成就系統和內建裝備等級時發生的事;另一個則是美國金融業想要用Facebook來評比信用。

  首先,幹你娘的《魔獸世界》團長說什麼沒成就不能進團隊副本,講什麼裝等沒226不能進奧杜亞!該遊戲推出成就系統後,也因為中國玩家大量湧進台灣伺服器,喊團的團長在奧達曼開放的第一周就直接喊有成就的入團,簡直是蠢到無以復加。

  給不知道的人解說:該遊戲有副本ID系統,可記錄其副本的進度到哪一王,也就是說有成就的玩家早就有紀錄,而沒有辦法加入其他團隊副本ID。可是,《魔獸世界》的成就與裝備等級,早已變成了某種程度的「宣傳遊戲」。即使宣傳的內容本身無害,過往那些以成就或裝備等級來排他的日子,我可一點都不想念它。

  另一件事則是有人在「煽風點火」說,如果隨意填寫Facebook個資將會降低(金融)信用評比(但在臉書上的貨幣也叫Facebook credits......),得到的就是輿論壓倒性地反對[2],而這件事也就無疾而終......這真是好消息,覺得看別人的臉書內容,感覺被冒犯、進而開除其員工這件事就已經很蠢了,Facebook會影響我的金融信用評比?想的美!

  (我也發現到這兩件事跟宣傳遊戲無關,所以請不要太過在意)


最邪惡的遊戲,是教你怎麼建立階級、懷疑他人

  芝麻信用,是網路商騰訊(那個擁有Riot Games整家遊戲商,以及Activision Blizzard企業一定比例的持股)直營的網路購物網站阿里巴巴裡,一種類似於成就積分的東西,但它卻是在現實生活中運作的點數。原先該系統是用來設計說使用阿里巴巴旗下的各種服務就會累積,但就在中國政府向各家企業交出後門金鑰[3],發公文說要建立「社會信用系統」[4],其後國外有人發現到這個系統的存在,及其運作方式令人反感至極,還會將擴及到全中國人民,並且是強制實裝。

  芝麻信用有多嚇人?Extra Credits在影片[5]中提到芝麻信用可以用愛國的方式提升,像是如果你提供經濟發展樂觀的文章超連結,那就會提升點數;相反的,你在微博發表的超連結是負面新聞,那你的分數就會下降。更糟的還在後面,你交的朋友分數比你低的話,你自己的分數也會下降。

  簡言之:中國共產黨用機制來定義你的朋友價值,你的言論自由,以及你愛國與否。

   在這樣的設計下,表面上芝麻點數是提示說「分數越高,恩典越多」,實際上卻是以社會壓力來控制網路中立、購買行為、言論自由,中國共產黨政權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才控制自己的人民。也因為該系統有好有壞,中國共產黨先放置正反兩方的輿論,等到獎勵上路的時候便會開始出現特權階級,這些特權階級無論反對與否,反對的意見都可以因此變成帶有偏見的背書發言,變成無法客觀中立的反對言論,就因為他們正享有特權;又,當他們提出反對聲音,卻沒有降低芝麻點數時,「偏見」的印象就會加深於他人心中。最後有如本人提到的時程:2020年強制實施,實施後任何一位中國人皆無法倖免於難。

  若你不知道「特權背書的偏見」,那就想想受到教改的學生怎麼反應的吧:如果有人受教且成功創業,舊教育體制底下的人會說「偏心啦,我那個時候不拉不拉不拉」,但完全忽視這些人艱苦的創業或學習過程;如果另一個因為認識被害人,而被冠上殺人罪嫌的無辜同學,舊教育體制下的人則會說「你看教改失敗了吼!應該改回不拉不拉不拉」;同時人們也永遠可以拿那些看似「不說話」的人來批評。現實世界中,教育體制以外的人也只能用刻板印象,想像那些很少有機會發言、被接觸的學生們,而學生就在媒體、企業、政府的輪番欺負下變成了無言的受害者。

  目前雖然宣稱說低分不會有影響,但你能想像在海關被刁難、貸款被拒絕,甚至可能是牢獄之災,被強迫吞下這個遊戲系統的人們要怎麼捨棄、背離這個強制的存在?

  商業行為最恐怖的,不是叫你在電玩遊戲中連接推特帳號,上傳遊戲裡的遊戲角色自拍照;而是藉由一個遊戲系統,操控你的言論、行為、思想、自由,而且還是以「忠貞愛國」的政治宣傳遊戲來操控人心,獎賞還是看似有益無害的「特權」!

  這類為了宣揚特定立場理念的,身為長年玩電玩遊戲的玩家、觀察者而言,我寧可將它排除在「遊戲」之外,因為這樣的系統是在透過機制來限縮人類的自由。

  我所認知的遊戲,不是用機制限縮玩家的思考,用遊戲系統來控管別人的言論。


面對鏡頭說「不能只聽民意」的那些人,不值得替他們辯護

  遊戲Youtuber在面對遊戲企業的是對方的態度,願不願意讓遊戲提早到Youtuber手上,以讓他們能夠有時間做出讓人們收視並引發購買慾望的遊戲影片。但根據本人關注的遊戲Youtuber經驗來說,這些人的習性——善於批評、指出缺點,令遊戲廠商不能忍受。所以就把他們放到忽略名單中?我想這還算不嚴重的。

  品牌?哼。Konami is Konami.

  有些獨立製作遊戲的傢伙們,先不論他們怎麼用Unity商店的材料包翻轉財富,對於特定的遊戲Youtuber異常反感,這種人想用流言毀謗,甚至公開對方的住址、電話,還用法律手段來逼迫對方對簿公堂;沒錯,我在講的就是去年Jim Sterling 和Digital Homicide的線上面對面以及後來發生的許多事,真是「好」宣傳。

  回到國內來看,頂新不也很蠢?不,為了利益,他們似乎不在乎那麼一丁點的「長遠」。可惜的是,人類,尤其是商人,在面對需要動腦的事情,就很難顧及到「長遠」的計畫。有時我甚至會徬徨地問:有沒有人告訴他們這樣做很蠢?如果團體迷思,或是個人的既定成見揮之不去,那就難如登天了。


還有,如果你不會做正確的圖表,你還是不要在媒體工作。

  人們看我的文章大概也發現到了,本人對於遊戲廠商批評的力道,可不亞於某些噗浪使用者對於政府的抱怨。但我還是會玩遊戲,我也會在意遊戲裡有些小缺失,但總的而言我還是喜歡遊戲,我沒有理由為了狗屁倒灶的事就放棄遊戲。

  至於芝麻信用,我希望這系統被死亡之握發功,死透一點。


  註解

  [1]東森購物被人在臉書上公開其程式碼,解釋說「你不可能抽到大獎」: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13292

  [2]原本刊登該偏見的網站需要付費才能看。所以我貼評論其可能的文章:
http://www.thefiscaltimes.com/2015/10/27/Can-Your-Facebook-Profile-Really-Hurt-Your-Credit-Score
  簡單的結論:不會。

  [3]中國立法要求企業交出加密金鑰及後門:
http://www.ithome.com.tw/newstream/102019

  英文的報導:
http://thehackernews.com/2015/02/iphone-china-backdoor.html

  [4]有關建立社會信用系統一文(內容注意:簡體中文):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7/content_8913.htm

  不喜歡簡體中文?可以選擇英文版: https://chinacopyrightandmedia.wordpress.com/2014/06/14/planning-outline-for-the-construction-of-a-social-credit-system-2014-2020/

  [5]請參考Extra Credits的影片:
  影片有選項可以開啟中文字幕。

  也因為本魯蛇找資料的能力堪稱手殘,而關鍵評論網也寫了這篇新聞,內容自然比本魯蛇所寫的還要周到,實屬惠人良多: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64320/

  至於本篇提到的那些宣傳遊戲,不,我不會給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