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閒者之居: 遊戲產業崩壞的擔憂和沒有那麼擔憂的事實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遊戲產業崩壞的擔憂和沒有那麼擔憂的事實

  2014年4月,微軟派人挖掘一件原本是都市傳說的故事,就在某個特定的垃圾掩埋場中找到了ATARI 2600的遊戲,被埋沒在沙漠之中[1]──遊戲「出土量」是數以萬計,30年來的都市傳說終於被證實。同時2014年也被許多youtuber與遊戲論壇說3A遊戲廠商銷售遊戲的過程中藏著某種謊言,遊戲要不是半壞不好、不然就是令人懷疑的品質,看著遊戲推出不久後就傳出災情,議論過程中也提到了這件遊戲歷史上的事件,人們也擔心這件事再次重現,對遊戲市場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我說的不是《Watch Dogs》,我說的是1983年遊戲蕭條事件[1]。也有人指出這樣的蕭條「可能」會發生在手機遊戲市場上。

  如此的擔憂不是沒有緣由,手機遊戲市場上,收入排行榜上前三名都有些年紀,而且虛擬物品的價格可謂誇張;我知道這個市場很大,但有幾個遊戲人們似乎沒有辦法從中離開,或是讓遊戲廠商賺不到任何一毛錢,相對的,有些很好的手機遊戲得不到應有的注目......我會想說,1983年遊戲蕭條事件到底會怎麼樣重演?

  但我也許知道答案,歷史不會重演,就像每個野心的劇本家,都想寫自己版本的《紅樓夢》般[2],我也不知道最後會發生什麼事。


1983年,《E.T.》被封為最爛遊戲之一,但鮮少人知道為什麼

  很多人指出Atari 2600上的《E.T.》是1983年遊戲市場蕭條的元兇,我抱持懷疑的態度,該遊戲需要說明書解釋遊戲該怎麼玩,遊戲再困難,也不該是人們責備的對象。

  Atari 2600上有另一個遊戲是《法櫃奇兵》,它有類似的遊戲設計,需要你知道電影裡發生什麼事,遊戲說明書也解釋了該怎麼,解開謎團運出寶藏。該遊戲在1982年發售,但《法櫃奇兵》卻沒有被人責備是遊戲業蕭條的主因,為什麼?這兩個遊戲都是由同一位程式篆寫者寫出來的遊戲,還是同類型的啊?

  以下是我列出的可能原因:

  一,遊戲氾濫加上品質參差不全:當時Atari為了迅速拓展遊戲市場,所以任誰都可以在該平台上研發和銷售自己的遊戲,不用付任何權利金,但也造成贗作、盜版林立,遊戲太多導致店家沒有足夠的存放、擺設空間,導致遊戲從35美金被打壓到5美金的銷售價格,就只是為了曝光度。此時,Atari 2600已經變成了便宜、低開發門檻的遊戲市場。

  二,媒體操作了言論:《E.T.》或《法櫃奇兵》都是挾著電影上映的話題性而產生,它並不是那麼糟的遊戲,沒拿起說明書可能不知道該怎麼玩。兩者有所不同的是,《法櫃奇兵》雖然難以理解,但還不難發現到電影之中原有的魅力,也就是解謎;但是《E.T.》的電影主題卻不是解謎。不僅人們誤會了該遊戲,還把遊戲品質差勁的皇冠戴在《E.T.》之上,媒體就順勢把話題做下去,讓更多人遠離邪惡的遊戲市場。而媒體打噴涕傳染的病毒,或說是概念,還遺留在今日社會之中。

  在《E.T.》之前,有個成人遊戲,是卡斯特將軍在矛雨之中與印地安女人做愛的遊戲,在社會上引起輿論嘩然,人們抗議著ATARI時,卻不知道這不是他們做的遊戲,但他們卻知道要對著該遊戲主機的廠商抗議,因為他們應該負起父母的責任......我是說,負起監督遊戲品質的責任。

  追根究底,人們在選擇遊戲時缺少資訊來源,或資訊不正確而導致對遊戲的誤會,媒體又為了收視率,報導了觀眾想要的內容。媒體操作的事件,也發生在SNES售價多一百美金時,當時電視並沒有告知為什麼,只報導了憤怒的父母和他們的言詞,就因為這樣對收視率比較好。

  三,行銷的訊息和遊戲本身有差別,導致消費糾紛?也得思考為什麼人們會選擇相信「在某種程度上隱藏事實的主流媒體」,也許遊戲廠商也說了謊?上一篇我有寫過類似的話,這裡就不多加敘述。

  四,對於已付出的金錢之固執:到今天,這件事仍然普遍,我想也是件很常見的事。主機199美金還要再加上遊戲,早已對一般家庭造成些許負擔,即使當時父母親為不落人後,甚至更換電視機也要趕上流行。而人們受夠低薪的困擾,導致許多家長不願意購買新遊戲,或對於購買到的遊戲品質差勁時,抱怨理所當然。

  五,Atari 2600的遊戲天性,就是遊戲本體只有五分鐘的長度,受限於當年硬體的儲存空間不足。一開始ATARI遊戲在設計上就偏向於高度的重複、但有難度進展的遊戲,使得人們容易產生錯誤的刻板印象:「Atari 2600遊戲有類似的共通點,那就是短而快速的體驗」。《法櫃奇兵》正好與刻版印象衝突,但不限於知道該怎麼做的玩家。

  我寫這段落時,老是看到Steam Greenlight和Google App Store的影子[3]......不過我也必須說《E.T.》造成ATARI財務危機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先是電影版權被律師故意拖延(也因此只有五個禮拜可寫程式),版權費用高的嚇人(1983年的2000~2500萬美元,具體數字不明,換算成現今的幣值為4000~5000萬美元),人們在聖誕節玩到的不是他們想要的遊戲,並紛紛要求退貨(約150~250萬套根本沒到過消費者手中),原本預計可以把電影版權費用賺回來的ATARI,最後造成巨大的財務困難,被迫分割售出有價值的部份事業。也因此ATARI才會掩埋自己家的遊戲。

  想像一下自己的辦公室裡有一半以上你認識的人,再也不是你的同僚,然後其中幾位現在還在環球影城底下工作......
  (※環球持有《E.T.》的版權)


「那是1983年發生的事,人們擔心會再發生?」

  如先前提到,遊戲市場崩壞的憂慮,並不止於手機遊戲市場而已。《刺客教條 大革命》鎖30FPS也罷[4],竟然連穩定的30FPS也沒辦法達成,其他主機的版本則是更慘不忍睹,就算這些問題解決了,遊戲本身也相當平庸,就跟其他的刺客教條一樣(但我也很好奇他們怎麼詮釋法國大革命);Warner Brother害怕他們的《Shadow of Morder》會獲得不好的評價,所以PR要求youtuber可以提前(遊戲發售前兩天,相比於其他遊戲非常地晚)拿到遊戲,但要求不能給予壞的評價,且不能提到《魔戒》三部曲因為沒有關係(其實有)[5];EA令Visceral games停下《Dead Space 4》去做《Battlefield: Hardline》,然後遊戲上市時就跟《Battlefield 4》沒兩樣的充滿臭蟲,可以用的槍甚至比4代還少;《黑暗靈魂2》的地圖並不比一代精彩,難卻沒有深度,在DLC和《原罪哲人》後才修正些許,但地圖和故事缺乏深度,大勢已去;《Alien: Isolation》的發行商SEGA抱怨210萬的銷售量「貧弱」[6];兩大遊樂器主機出現「沒有遊戲可玩」的窘態,除了任天堂的第一方設計開發廠很努力...... 還有Konami[7]。

  看完以上肥大的段落,你可能會想說,電玩遊戲完蛋了。但幸運的是,總是有幾家獨立製作的遊戲做的特別好,也有幾家還能給予優良品質的3A遊戲,發生在1983年的事情至少沒有重演在整個電玩市場上。

  就在這篇文章寫作過程中,最近又有個新聞說,Steam開始實施退還政策(refund policy),雖說聽起來像是原本就應該要有的政策(其他提供遊戲的平台也有退還的政策規定,某些國家也對電子商務特別立法),既然人們能夠安心購買遊戲,再加上網路便利可快速尋找到遊戲訊息,放心購物使玩家會更願意付錢來購買遊戲。


「等等,網路可以避免遊戲業蕭條?」

  舉個相反的例子,人力銀行的網頁普遍無法給予企業評價,有一家人力銀行則是想出辦法把「好寶寶徽章」標記在求職者身上,但那只是給予企業方便而已,企業長什麼樣子最後還是得查其他網頁,才能夠看到哪一家公司是「欠薪大戶」(至2015/06/10該公司仍徵才中),身為求職者唯一能做的只是在網路上檢舉它,然後受到該人力銀行的專員說「你又沒有在那家公司工作過,搞不好變了啊」。

  咳,回到遊戲。每個人對遊戲都有自己的觀點,喜歡特定種類,甚至是特定系列或特定開發商的遊戲,但這不代表說玩家不會誤判自己的喜好,像我喜歡寶石方塊,但不一定能接受其他類似的遊戲;或我能接受《The Witcher 2》的戰鬥系統,但我會希望他們能在動作系統上做的更像是《黑暗靈魂》般的動作遊戲,別誤會,我喜歡《The Witcher 2》的故事......
  
  當然網路上也會有強力的粉絲團影響你購買遊戲,或遠離遊戲的慾望。要我舉例的話,那就是「國民黨網軍」了。Youtube上也有形形色色的人們玩著相同的遊戲,可以參考他們的意見;下載試玩版玩玩看,雖然現在遊戲很少有試玩,Steam Refund的系統可以讓你玩兩個小時以內體驗遊戲,如果不滿意可以退還,喜歡的才有資格留在遊戲收藏中,這對誰都沒有損失。

  以上是本人認為避免市場集體蕭條的最好方法,資訊的流通,減少消費者的誤會,讓他們能夠有機會挑選自己喜歡的遊戲,蕭條就只會發生在懶惰、不負責任的遊戲開發商身上。以前人們聽到廣播電台的廣告所造成的恐慌,不就是因為沒頭沒尾地吸收資訊造成的結果嗎?

  但問題仍存在,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手機遊戲收入前三名,它們的收入來源幾乎都是來自於輕度玩家,這類玩家不願意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遊戲,是因為他們可能已經付出相當的心力(或金錢)在遊戲中,看似忠義,如果哪一天遊戲開發商打算將自己的產業重心移轉而關閉某個遊戲的服務(使得遊戲再也不能使用、開啟,甚至有保存的困難),問題會多嚴重?

  這真是難解的大哉問。我曾跟朋友說過自己購買正版遊戲,他們笑我,傻子怎麼不用下載的,朋友們隨即提到自己在遊戲中花了15000台幣買裝備,就好像這件事很自然地發生,我聽了不敢置信,好幾歲老的MMORPG能夠讓他把裝備賣出、倒賺幾些,本人當時沒有經濟實力來訓練我的膽量。現在的我會說,1500台幣可以買到不錯的單機遊戲,甚至是好幾個獨立製作的遊戲,不用多花一個零玩同樣的遊戲,每個月都可以有新或舊的遊戲可以玩遍內容,而不是將遊戲內容鎖在極端的進度或裝備的鐵幕之後,更別提付錢買DLC解鎖光碟片裡原有的資料,這完全不對。

  況且網路上四處有著不能玩的災情,那就不能怪罪別人把遊戲退還了。


    註解

  [1]2014年4月,微軟開挖垃圾掩埋場,找到ATARI埋沒在沙漠的遊戲卡帶,包括《E.T.》:
  http://gnn.gamer.com.tw/6/96436.html

  [2]《紅樓夢》的前80回是由曹雪紅所寫,但因為作者來不及寫完就去世,所以後來幫他寫結局的版本之多亦不在話下。說書人各有喜好,有志者、或說喜歡二次創作的人們當然躍躍欲試,結果當然也百花齊放,有些人甚至把原本預定好的劇情改成他自己喜歡的結果,因為那可能是他最喜歡的角色......

  也有人說,原本小說根本不是說書人的話本,但也因為說書人只把自己的版本留下來,所以每章之後就都是下回分曉了。當然小說可能會為了要迎合說書人,故意寫成篇章式......

  [3]Steam Greenlight雖然還是有不錯的遊戲在其中,卻是少數,多數的遊戲不是品質不好,不然就是直接從unity的模組商店買材料,然後連轉換都沒有就貼到Steam Greenlight上準備賣錢......

  Google app store...這個嘛,跟Apple app store一樣,除了萬年不改的熱門排行榜遊戲之外,市場上也充斥著模仿別人的遊戲,有些遊戲還大紅呢......

  跟ATARI有什麼關係呢?你問問PAC-MAN。

   [4]Assassin's Creed Unity Runs at 900p/30fps on Xbox One and PS4 to "Avoid Debates" http://www.gamespot.com/articles/assassins-creed-unity-runs-at-900p-30fps-on-xbox-o/1100-6422771/

  雖然是避免議論,但為什麼連PC版都鎖在30FPS呢?

   [5]'Middle-Earth: Shadow Of Mordor' Paid Branding Deals Should Have #GamerGate Up In Arms
  http://www.forbes.com/sites/erikkain/2014/10/08/middle-earth-shadow-of-mordor-paid-branding-deals-should-have-gamergate-up-in-arms/

  [6]SEGA Laments 'Weak' Sales as Alien: Isolation Shifts 2.1 Million
  http://www.ign.com/articles/2015/05/11/sega-laments-weak-sales-as-alien-isolation-shifts-21-million

  [7]請參考上一篇的註記(13、14、15、16):
  http://wokholibasa.blogspot.tw/2015/06/blog-post_3.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