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閒者之居: Youtube的年齡限制系統不會造成問題,加上自動演算法才會

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Youtube的年齡限制系統不會造成問題,加上自動演算法才會


  歡迎回到「Youtube的問題就是大家的問題」園地,我是仙山居士。今天我要講到的是年齡限制系統。

  好比說《閃亂神樂》的遊戲過程影片,或是《質量效應》系列作中的「浪漫時間」(指的是have some sex),雖然我舉的這兩個遊戲都沒有露出擬真的性器官(事實上根本不擬真,電玩也很難擬真),那這樣我可以理解,因為這些內容可能真的不適合低年齡觀眾,可能。

  但自從Youtube在這系統加上自動演算法之後,事情就沒那麼簡單。 真實的狀況是這樣的,有些影片明明應該加上年齡限制的卻沒有,不該被加上限制的卻被加上了限制。一點也不讓我意外的是,Youtube仍然在強調著這次改動並不會影響多數人:

https://youtube-creators.googleblog.com/2017/03/restricted-mode-how-it-works-and-what.html

  之所以最近會有這話題浮起來,是因為自動演算法「不小心」擋到了LGBTQ+相關人士的影片。

  這裡我必須要澄清幾件事:我沒有去追蹤特定人士或特定議題的影片,「不小心擋到」是我個人的猜測,Youtube官方也承認說自家的演算法連大客戶都會被影響到。

  最重要的,也就像「某位Youtuber接收到Youtube來信說『抱歉我們要封鎖你的帳號』然後沒有解釋原因,寄信請求解鎖後獲得的回信是『感謝你的來信,但我們還是要繼續封鎖你的帳號』,直到他在社群媒體上抱怨過後,事情才被解決,但還是沒有解釋為什麼」一樣,沒錯,Youtube又因為某個大人的理由什麼話都講不出來了。

  Thanks, Youtube. But really, why?
  (謝啦Youtube。但說真的,為什麼?)



演算法、掩算法、衍算法......


  演算法有其限制,就是當你設定的太寬鬆,你會被罵言論審查,設定的太嚴格,也仍然會被罵言論審查。雖然Youtube目前的狀況是後者,但審查的內容不巧是把LGBTQ+等性別認同之議題,是寫在年齡限制的自動演算系統裡的條件之一,導致相關議題,或根本不是相關議題的影片,好比說某種人如何打扮之類的影片,都被丟進了限制裡面。

  就像是立專法保障同婚一樣,這很有可能會衍生為歧視。

  另一個問題就是,有年齡限制的影片通常搜尋優先度會降低。

  話句話說,這類的議題會變的難以散佈正確的資訊給別人。

  雖然說我有把我玩《Night In The Woods》的直播翻譯,但我還是有翻錯一個地方就是Gregg和Andre的關係是交往的狀態,因為我本能的直覺是認為說「不會吧哈哈哈」,但相關資料是說他們仍然在交往。我想要對某些議題的迴避或接觸,應該是由我自己來做決定,自己來承擔後果......我以後會再上傳其他《Night In The Woods》影片。

  但是把判斷交給演算法,除了我剛才提到的例子之外,會發生什麼問題? 簡略地講,就是「把自己的喜好丟給演算法之後,演算法就會丟給你想要看的內容,而幫你過濾掉你不想看的」。在這之後你的搜尋頁面就會充滿你想要看的、一致的聲音。

  就先不討論看這篇文章的觀眾,有沒有看過我寫的「識學」修正版那篇文章。文章裡的舉例我就直接拿來回收使用:

  有次老爸看電視轉到宗教台,電視裡的演講者在講到琵琶湖的蓮花大量消失,雖然經過他們的祈福法會後蓮花有長了回來,但演講者卻宣稱效力只維持了半年,還說我們要繼續祈福讓蓮花長回來,演講馬上切到了齊唱阿彌陀佛之後就結束了......

  我當然不相信他講的話,祈福法怎麼會跟自然生態扯上關係?我查了一下網路上的資料,除了TVBS有篇新聞提到「降雨少造成藍藻大量繁殖」,琵琶湖的新聞大多是旅遊業配。

  當然,我不能怪說國內的新聞台不去追蹤這問題,因為琵琶湖在日本,不在台灣。

  但我仍然不相信降雨少是唯一原因。我設定了搜尋新聞,然後只看日文的報導,有關琵琶湖的環境新聞才變多。ITmedia報導中講到蓮花消失的原因,「湖底呈現缺氧狀態」、「沒有積極的應對措施」、「只有種植蓮花是不行的」:http://www.itmedia.co.jp/business/articles/1610/31/news078.html

  無論是宗教或是對特定議題的喜好,它都會自然而然地使人們聚集,但當人們沒有相互討論交流,或甚至禁止提出疑問、糾正錯誤時,宗教,或甚至只是單一一個網路社群,很容易會進入濫用或走向危險的毀滅之路。

  我不是說在搜尋「某些資訊」的時候,必須要跳出一個或幾個「毫不相關的搜尋內容」才是對人們好的狀況,那麼做只是減少搜尋的準確度。我的意思是,如果演算法在幫我們過濾一些人們必須要知道的內容時,那還是件好事嗎?或是搜尋LGBTQ+,卻只能找到煽動型的街頭訪談、或甚至只是個外行人在講他怎麼想LGBTQ+這類的熱門影片,那難道就是件好事嗎?

  最醜陋的話放在最後。

  難以判斷的社會事件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在整個社會當中,整個社會裡面就是因為有反對的聲音,才能阻止巨大的遺憾發生。而且很抱歉,它不會走開,你想要它快速走開,那就得做出討論與改變。

  如果沒有其他的聲音會發生什麼事?《Night In The Woods》裡其中有句話是這樣子的:「以前不知道一件事是怎麼運作,我會覺得它就像...魔法。現在我不知道一件事怎麼運作,它很有可能會出錯而我將可能無法修正它。」

   如果宗教台的講師亂講話,結果我爸媽真的信了,我可以當場查資料給他們看;又或者也許信了,也不會對任何事情產生影響,就跟助念或祈福法會一樣。

  但一個宗教裡,沒有人有能力反對歪曲的集體意識時,最糟會發生什麼事?

  一個是邪教(著名的案例:瓊斯鎮),另一個就是納粹。同時也很不巧地,前者就是「被廣泛認為不能討論的宗教」,後者是「被廣泛認為不能討論的政治」。兩者皆曾經造成無辜的性命逝去,而我覺得它是必須要避免討論的話題。但討論時,不管是不是敏感或爭議性話題,都必須要專注在議題上,而不是四處滑坡到穿越時空。

  我有三點建議,不是給google或他們的相關品牌,是給觀眾的......雖然你們都沒有付我錢:

  一,如果你會大量接受某方面或某個議題的意見,也許你該做的是看意見之中,有哪些部份是你同意或不同意的,如果你完全同意,或可能不同意某個部份,你都要基於常理(common sense)去解釋你的想法。

  二,如果你對某個議題是採取中立態度,那更不應該被自己的感情左右,說「我不想知道你去死啦」。同樣的,用常理去詢問說「什麼是XXXX(特定議題)」然後小心地研究該議題,或者避免自己在「什麼都不知道」的狀況下就先做出決定。別那麼急。

  三,如果你反對特定議題,就針對特定議題討論就好,不需要東扯西扯(譯:如果你看到有人講兩句就在扯說「這都是XXX害的」,你就可以不要管他了)。如果能夠針對議題拿出討論或接受某些應該要理解到的事情,那才是相對來說比較好的討論,而不是以為說「他在跟我爭辯,一定是喜歡我」,沒這回事。同樣地,請用常理來判斷。

  回到Youtube上,也許年齡限制可能有許多討論空間,但除非是使用者主動設下條件「我不要看到某某議題的搜尋結果」,否則我一點也不想要演算法來決定我可以看到什麼

  但是輪擺式跳針那種發言或文章就不必了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