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閒者之居: 台灣人需要給予「黑箱課綱微調」更多關注

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台灣人需要給予「黑箱課綱微調」更多關注


  十二年國教、課綱微調......還有在我睡覺時,發生學生被警察和霹靂小組的人抓走。我會說,教育部再一次證明他們做的決策和行動沒有任何擔當,與受訪的某物流主管被問到為什麼缺人才,連本名和公司名都不敢寫在報導裡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面對質疑與議論就變得畏首畏尾,揚言提告,甚至不惜動用任何人員關切相關人等

  但,執行政策或營運策略時,武斷又外行的言行舉止一覽無遺。並不是反課綱的學生或購買PC版《蝙蝠俠:阿卡漢騎士》(Batman: Arkham Knight)的消費者特別聰明,通常只因為對方行為舉止太過草率,很難不看出破綻。更何況課本偏激地修改內容,或是遊戲過程感覺連30 FPS都不穩定,學生和消費者又怎麼能夠自我催眠說「我可以接受」,或是為什麼教育部長堅持這麼做?

  本人親身經歷造就的結論是: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因為「課程微調」,我差點畢不了業

  我在轉校進某間四技就讀日間部時,二年級有個課程上了課,內容不盡滿意(講材料應用,怎麼都在講「閥」和金屬?我們可以討論Valve嗎?Steam Greenlight還不錯討論...),當時本人不夠聰明,所以該科當掉沒有過。想要再重修時,才發現隔年教育部把材料應用的必修課程從必修課程中移除了,我問道該怎麼辦,得到了幾個選項:

  一,重修一門必修課來抵學分。至於能不能抵,得交由主任判斷。
  二,等學校開課,我去選修。
  三,暑期重修課。

  暑期重修課當時還是同一位老師上課,但因為願意修課的人不多,該班沒有開成。畢業在即,我問說這門課什麼時候會再開,旁邊一位遠從天龍國來的督導跟我說再等個兩三年看看,當下我馬上就罵出髒話來(選項一我晚點會解釋)。大人,小人我快畢業了,你行行好吧?

  班導師親眼看到這種比溜溜球還要扯鈴的現況,加上不只一人反應說要上這堂課,最後這堂課還是開了。先不論這堂課對企業求才有沒有幫助,教育部寄了一封公文,要系主任說明教育部定調的課程表中沒有你開的那一堂課,而且還是必修?我說,教育部,你真的知道要怎麼教育!

  管理學生學分的教職員跟我說,學分不一樣,名稱也有點不同,所以沒辦法抵學分,除非我能解釋說課程內容是相同的,當下我又罵了幾次髒話。我說,我沒辦法解釋清楚,你去跟教我的班導師和允許開這堂課的系主任聊天。最後還不是抵下去了......


你提到自己的事,跟現在的黑箱課綱有什麼關聯?

  如我前面所提到,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罄竹難書」事件之前便有人指出,部長一個個換,做出來的事情仍然差不多,甚至還有在踩底線的動作頻頻出招,即使教育部長在臺上還是打哈哈,下臺後什麼事也沒有,很有可能就是教育部裡的人有問題(本人當時還懷疑這說法,現在我只懷疑教育部了!)。但這件事除了在網路上討論外,幾乎沒有人關注到教育部這頭脫疆野馬,到底想闖入什麼境界......

  回頭講到教育,小孩的天性就是喜歡問問題,你回答他的問題,只要你一時講不清楚,小孩馬上就補給你下一題,問得更深或是問錯問題,身為大人可能不懂為什麼對方要問這麼多,但是以我而言,我不喜歡看小孩因為得不到答案而氣餒的樣子。

  因為那就是我的童年。不是,我長什麼樣子,跟我挫折與否沒有關係。

  同時小孩若得不到答案,開始使脾氣時,我會覺得好像有什麼事情走下坡。有些小孩思想較機敏,會想辦法協商,但我看到教育部長沒有意願妥協於輿論,反而學中國政府下令抓律師的那種「辯不過你,就把你當罪犯對待」的心態,即使目前看起來教育部長「似乎」不是下令抓人的那個人,但他卻說要對闖進教育部的學生和記者提告......部長,你們很喜歡把「雅量」放進課本裡不是嗎?喔,雅量放在課本裡,不是心上!

  在本人學習過程中,我發現到老師的自尊心受不了詢問—無論它重不重要,就算只是靜靜地舉手,都有可能惹惱老師。現今的社會上,受不了質疑的[企業、政府單位以及立法委員被個資法保護]所在多有,還得眼睜睜地看著傳統媒體報導這些人的言行說「我沒跳跳跳跳針」,以我見僅是在訴諸無知,或是訴諸權威,和收視率至上吧。


壞消息:有些人不在意國內發生什麼事,他們甚至連自己的事都不在意

  以上提到的[企業、政府單位以及立法委員被個資法保護]們,他們所作所為有時誇張地不敢置信,有些人認為這不好笑,我同意,但社會的關注力往往被媒體帶風向,被帶的人以為自己知道了什麼,但連自己國家的學生在抗議什麼、遭遇到什麼困難都不太清楚。在與親友聊天說外星人或他國的糗事當新聞報,或許訴諸無知才能樂此不疲地生活。有一個說法出現時,就會很容易相信,例如:高雄負債第一名,但新聞做出來的表格上沒告訴你各個地方政府的資產是多少,你自然便會覺得:高雄市政府欠了一筆為數不少的錢。

  有些媒體也不打算更正這件事,因為即便是偏頗的事實,仍然是「真的」。我常描述這種行為叫「技術性撒謊」。順帶一提,該表格並沒有把資產算進去,若計算進去時,高雄的負債反而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

  回頭看半分忠,或是說30秒服貿審查在立法院闖關,進而造成318學運,或是最近的反黑箱課綱,總是有媒體和網友(網軍?)急著把「無知」的帽子蓋在學生頭上,或如某些留言講說「看他們的臉孔」如何涉世未深,我說,這是稻草人謬誤,人的外表和行為不一定能代表他的想法與心態,更何況如果人們真的不知道政府在做什麼事,也沒有辦法能夠透明化或揭露真相時,人民更有權利為自己發聲、爭取真相。

  說到無知,我想到一位17歲女孩對海關撒謊說自己的行李有炸彈,我不確定他的人生是否有認真過,他已經在當下體會到這件事有多嚴重,我不需要批評他。我想批評的是在台灣有多少人事前說「不要管它」,結果事情越變越糟,最後補了一句「我就知道」。帶著滿心僥倖,嘴裡講著不要抗爭,可是這樣的人付出了多少心力內省,或看看這個政府出了什麼問題嗎?況且「不知道他們在反對什麼」不也是種無知的表現嗎?整個社會若是鼓勵無知、不要進步、不要建議、不能抗議或反對,社會又要怎麼進步?

  講另一件事,曾經有兩位女同學在等著過馬路時,她們看見我左顧右盼,說我太擔心了,另一位說我沒關係,被男同學看習慣了。當綠燈亮起時,兩人把視線放在彼此身上,準備跨出步伐,我出手擋下她們兩位,這兩位女同學跟砂石車的距離僅約30公分而已。那台砂石車開的很快,變換燈號來不及煞車,才闖了紅燈,若是多跨一步,後果我不敢想像。有時人們在意某個方向的事情太多,反而會不經意忽略近在眼前的威脅。

  柯文哲對宅男定義未必為對,不過,多關心自己和身邊的人,的確是個辦法。


小結:台灣人需要更多關注,以及「限制政府」的力量

  有個常見的說法是「選某某某才能有經濟發展」、「選誰台灣會完蛋」,先不論其邏輯荒謬性,台灣人至今仍存在一種迷思,認為只有某個政黨才能施行對的政策,而身為老百姓的我們一點辦法也沒有,其實不對。社會冷漠和懶惰橫行,讓不公平在國內四處漫延,解決方法只有面對問題,找出問題並共同想出解決方案。

  拿我來說,這篇文章寫作的過程中自己分心、不耐煩和莫名其妙的焦慮,知道自己應該盡速寫出一篇文章關於黑箱課綱的文章,然後訂出流程與大綱內容,但我沒有辦法擺脫意識流的寫作方式,完稿時仍然需要許多次的審視才能成行,同時本人也一直想要記錄寫作的時間,但都沒有實行。我想我沒那麼聰明,還好本人不太冷漠,才會寫這篇文章。

  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開始傳著說「不可以跟朋友聊政治和宗教」,宗教的經典或傳下來的名人語錄,內容可能不符時宜之外,還需要人們討論說,字句上真正的意思是什麼。我想政治何嘗不是如此?

  我能預想得到未來可能會有人開發手機app程式,專門追蹤、報導政治相關的新法案、新建案,推法案的是誰、哪個特定的黨派,法案的優缺點,決議過程Highlight,是屬於哪一種類的法律,對於某法律的想法,所有內容都要簡短精準......等等,我想可能已經有類似的網站出現,但是有沒有整合平台,嗯......

  一般民眾也應該減少看傳統媒體,有些媒體被人形容為「唯恐天下不亂」,我寧可說「網路上也有值得觀賞的獨立新聞媒體,你並沒有被誰綁架」,傳統電視台內容貧乏也不是我能幫上忙。反之,獨立媒體希望大家都能為他們鼓掌,所以他們得想盡辦法公正,被政黨干預的狀況自然也會減少許多。況且如果真的發生政黨干預,觀眾很快就能感覺到。

  最重要的,就是多關心身邊的人事物,不要被抱怨或煩躁遮住你的理智,理解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如果臺上的是壞人,那就要讓他如同坐在劍山上,在他下臺前不要讓他感覺太舒服。


新聞連結

  1. 抗議課綱微調 台灣學生拒被洗腦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7/07/a1208592.html

  2. 課綱微調 高中生,在爭什麼?
  https://youtu.be/8lvk_uiHMks
  http://www.ntdtv.com.tw/b5/20150620/video/151058.html

  3. 【懶人包】課綱「微」調嗎?
  https://musou.tw/focuses/942 
  其他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貼出來了。

  4. 【島嶼邊緣】中國抓律師 台灣抓記者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357

   5.解構臺灣史課綱所謂十七項「爭議」──根本是假議題,不要跟著起舞!
   https://goo.gl/Qmw35h


後記

  反黑箱課綱的發言人林冠華,在家裡燒炭自殺了。

  今早我看見他自殺的新聞,我更沒有心情面對自己那塊骯髒的鍵盤,所以我努力地清理按鍵底下的......呃,各種「內容物」,但是還留下些許的痕跡,以及微壞的F鍵。一個按鍵的接觸不良,就會讓我覺得說整張鍵盤好像全壞了一樣—政府就像F鍵,無論我管不管它,它就很是很容易出問題。而且還弄得整個國家都有問題。

  或說是卡鍵的政府,導致人民輸入的只有這樣的內容:
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
  看似fuck太多次導致看起來像只剩f疊在一起的漫畫情節。

  政府也一再證明我說的沒有錯,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又或者說,當團體犯罪時,犯罪者的罪惡感會較低,甚至可能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沒有錯。或退幾步講,當人在團體裡面時,團體做出的決定往往笨的無以復加。舉例:企業決定了廣告宣傳詞之後,被人發現到廣告裡的歧視爭議並發表抗議時,企業在潛意識的作用之下決定向發表抗議的人提告。這就是典型的團體迷思

  社會、家長、教職員都以為說,反抗政府是愚蠢且葬送未來的行為,當然也是團體迷思。教育部從程序到新課綱上路,一路違法,也是團體迷思的影響,讓吳思華和其他政客一起決定的團體迷思決策。

  今天少了一位國家未來的棟樑,就需要有更多人來關心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